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 面试相关 >> 指导

2018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面试例题:如何答得“恰到好处”

发布:2018-11-23 10:50:49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综合分析哲理题是面试考场中较为常见的题型,该类问题微言大义,哲理丰富,极大程度上可以呼应寓教于考的要求。但这类题目想要答好有一定困难,有的考生假大空、有的话冗长,而恰到好处又有理有据才是最佳论述,本文四川公务员考试网用一道经典哲理题为大家演示一下该类问题的解答经过,希望有益于正在准备面试的考生们。
如何答得“恰到好处”
  例题:《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综合分析哲理类)
 
  参考解析:

  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这句话是说,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的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给我启示也最深。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协助,若只爱静,不实践,遇事就会慌乱,一直不会有进步。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练的,唯有在事上磨练才会让我们得到成长,唯有经过事的检验,人的观念才会受到触动。才会对那些道理尚不透彻,那些信息与做事并不相关的有清醒的认知,才会去更富针对性的读书学习。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相对较高,书本知识丰富,特别是身处互联网时代获得大量信息,谈起道理头头是道。然而,个别的人却会感慨懂得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道理的供给和做事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所懂非所用,所用非所有。在未经历具体的事之前,知识和经验都停留于观念层面,是潜在的,异己的,尚未唤醒的。
 
  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因此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升自己:调整心态,找准位置。只有到基层去工作,才能真正的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想所盼,才能感受到国情社情民情,只有在基层经历难事、急事、复杂的事的历练,才可以心中有大局,手中有典型,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本领。稳扎稳打,练就本领。
 
  基层的工作很繁琐也很重要,因此在基层可以迅速提升个人的能力,练就个人的真本领,我要多去群众中间走走,了解他们的难题,帮他们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共同之处,学会举一反三,使自己的本领上得来。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襟。我相信通过到基层去敦敦苗,多在事上磨练自己,我一定会获得源源不断成长的动力。
 
  公务员面试备考要比笔试备考压力更大,一定要做到比别人早一步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要避开相应的误区,这样才能在面试中拿到高分,笔试方面考生可借助2018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提前备考。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复习,那么必定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最后预祝广大考生一面成“公”,实现梦想。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0 http://www.sc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3291号-1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